日期:2022/12/15 Click:466
砖托板管理者应有的三种意识
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除了自身具有胜任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外,还因为其具备了以下三种至关重要的意识。
一、问题意识
管理者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存在,如果世界太平,人皆良者,则社会、组织均无须管理。
管理者应该是问题的终结者,矛盾的化解者或转化者,除此,便在这个层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管理者的问题意识表现在三个层面:①发现问题;②解决问题;③预防问题。
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常态,只是我们是否用心,是否善于从平常中去发现不寻常,找到问题所在,这是管理者的基本功,也是其成为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在于其是否有这种敏感的嗅觉,是否关注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节,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下决心解决问题,使问题到此为止,却须要有勇气和信心,更须甘愿承担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量,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是对产生问题根源的探究,以及对多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是对于良好结果的保证,必须准确把握好天、地、人等要素,促成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更为高级的问题意识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预知到问题的存在,并做好相关预案,绝非临时抱佛脚,而是把握可能性,并做好万全之准备。一些惨案的发生,本质上是管理者的低能,或无能所造成,其实,就是管理者缺乏对问题的掌控,使之超越了理想的范围,转向了更加恶劣的局面,功夫只在素日训练的自我锤成。
二、目的意识
当我们把目标制定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初的本源,只是一味地奔跑,却离*根本的需求相去甚远。为了不使我们的行为南辕北辙,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
为什么比怎么办更重要,目的比目标更重要。
管理者必须做对的事情,而绝非做更多的事情。我们的思维应该是目的、目标、计划、行动、评估…,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正确地思维,并在正确的轨道上安全前行。那种天马行空地飞越,往往却是不接地气,迷失了自己,远离了组织和团队。
目的明确,为使命而战。否则,就是一种绝对的背叛。
三、价值意识
任何管理者的行为,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维持,二是增值。
维持只是按部就班的活动,增值则须要有所创新,是一种更高价值的行为,它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对管理者要求就只有一个——做有生产力的事情。
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不是把工作做完了就好,而要把工作做好。价值的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便是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等,都是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企业的需要。
美国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者的三大任务:
1、界定机构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丰富有生产力,使员工具有成就感;
3、处理社会的影响和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