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科目学习面宽,深度一般
环境工程专业是多维交叉的学科体系。该学科是为了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环境问题,而要解决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工程技术手段,故该学科涉及领域非常广。为了保证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也为了保证学生就业,大多数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开设的课程非常广泛,专业课除了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清洁生产等外,还包括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工程制图等,所学课程多,课时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髙质量的完成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现实,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面宽、深度一般”局面的出现;另外,由于环境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专业交叉性,比如环境工程一般设置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以及其它环境课程,这些课程之间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及时调整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删除一些陈旧内容,充实最新科技成果,不断优化知识体系是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2专业特色不突出
中国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结构、教育内容、培养规格和教育基本不同。按道理来说,各学校的专业培养特征应该各有特色,但环境工程教育从培养目标、专业名称、办学条件到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和专业教材都是一样的。当然,中国300多所大学开设了各种层次的环境专家,其中有重点名校。例如,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华南理工等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由于课程建设特色突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有些学校在办学方面不仅没有强调该学校的专业特长,而且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优势学科的束缚。如依托化学专业而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较弱;依托工程类而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则恰恰相反;更有一部分新建本科高校没有可依托的特长专业,只是一味照搬名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实践能力弱、创新意识匮乏,适应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1.3 专业技术发展迅速,课程知识有待更新
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发展迅速。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88%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知识更新太慢,过于陈旧,且内容空洞生涩,学生最希望能及时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并未多做考虑和调整。专业课教材虽然有比较系统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及设备的介绍,但技术和设备更新很快,学生只能在实践中才能更容易更直接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但很多学校很难做到这一点,故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现阶段的生产实践现状总有一些差距。如果不能在专业课程教材中体现环境工程专业技术和装备的新发展,就很难培养真正意义上工程技术合格的人才。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现在许多学校并没有给老师提供足够的平台让老师积极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有部分老师怠于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生所学知识过于陈旧,没法了解该专业最新的应用状况、新技术进展、新政策等等,也就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1.4实践技能培训难以保证
环境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强的学科。传统的实验教育多依赖于理论教育,演示性、验证型实验多,综合实验不足的教材详细说明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程序,实验基本上是老师准备实验设计和实验的相关资料,学生在实验时等老师说明和演示结束后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少,动手的机会少。显然,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严重制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
2.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2.1 优化教学模式,明确专业定位
环境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开设课程多,如何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优化知识体系是摆在每个环境工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量采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演示法、案例法、实验法,并及时结合工程实例,开展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且教师也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删除书本上陈旧的知识,密切关注环境工程技术及装备的新发展,及时向学生介绍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其次,环境工程属应用型较强的专业。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校特长制定培养计划,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适销对路”。教学计划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所针对,突出特色。最后,环境工程目前涉及区域已扩展到环境生态保护、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等新领域。因而,在制订环境工程专业培训计划时,务必安排一定学时的类似前沿讲座的授课方式介绍环境工程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2.2.强化实践教育环节
环境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特性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定了本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育环节。
(1)加强基本实验技能培养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坚持实验课和理论课有机结合。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安装存在演示性实验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的情况,缺乏启发性内容。因此,在实践教育环节增加综合性和设计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前的预习,尽量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结合工程实例,综合学习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使学生直接接触工程实例。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设计前到实习和设计基地现场学习,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科学研究促进教育
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加大对高校科研的支持力度,为推进科研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我校河南工程学院为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我校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完善,为教师科研和实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开放式实验室的开设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放实验室的开设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学生除了书上的知识外,还对自己积极设计、积极思考科研问题感兴趣。通过参加开放实验室,提高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弥补了本科生进入企业事业单位的缺陷。
2.3提高专业课老师的业务素质,倡导终身学习制
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质量。一、专业课老师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二、专业课老师应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和方式获取最前沿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等;再次,学校应对老师提出高要求,提高老师业务水平。最后,学校应为专业教师提供各种机会,让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科研,使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3.结语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健康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概述了环境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调整与完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推陈出新,优化知识体系;其次,通过加强基础实验技能,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几个方面促进实践教育发展;最后,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倡终身学习制度。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各个院校的办学条件、地域特色、学生生源条件,发挥各自优势,才能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长足发展。
RC-5阀门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
16mm中空纤维水泥外墙板
日吉华神岛板 中铁装配装饰板 品牌增强型装饰性板 水泥纤维外墙挂板
日本水泥纤维干挂板 一户建墙板装饰纤维水泥墙板 水泥外墙干挂板
AT水泥纤维干挂板 一户建墙板装饰板 纤维水泥墙板 水泥外墙干挂板
防火冰火板 木饰面木纹冰火板防火板洁净板护墙板
木丝水泥板 纤维水泥板 高强度水泥板 进口板
绿活建材 水泥板 手工夯土板 背景墙 商场装修用板 提供质检报告
昌吉自治州塑料编织袋,白色覆膜编织袋,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编织袋,绿色编织袋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编织袋,亮白半透编织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纸袋,纸塑袋,PP复合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编织袋,珠光膜编织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装口编织袋,方底阀口编织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和田地区塑料编织袋,白色覆膜编织袋,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
和田地区蛇皮袋,灰色编织袋,绿色编织袋包装袋,生产厂家可定做